講述者: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呼吸科醫生 國家
時間:2020年1月31日
地點:湖北省武漢市
今天有同事問我:去了武漢有什么感想嗎?我還真沒什么感想,你、我、大家,都是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第一線,只是地點不同而已。
疫情面前,我們就是勇往直前的士兵,我們要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用我們的愛心去守衛生命的陣地,用我們的責任心和信心去幫助病患解除病痛、增加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我并不覺得我很高尚,因為這就是我的職責和義務,僅此而已。
當疫情的消息被新聞媒體報道出來時,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我很敏銳地察覺到了這次疾病的不同尋常,平時很少關注網絡的我也開始頻繁在手機上刷著信息。
圖左為國家。?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供圖
1月25日下午,正在和父母聊天的我突然接到主任的電話,通知我說醫院將要組建援鄂醫療隊。聽到這個消息,我立馬鉆進我的房間,果斷報了名。主任還反復問我要不要再咨詢一下父母的意見。我說不用,我的父母一向都支持我的正確的決定,這一次,他們也一定會支持我的,盡管他們會很擔心。撂下電話,我獨自在房間里坐了一會兒,調整了一下心情,考慮要如何跟父母開口,盡可能地減少他們的擔心。
走出房間后,我坐在媽媽旁邊,笑著跟他們說:“爸、媽,我可能最近要出趟差,得個把月才能回來?!薄俺霾??過年了出什么差呀?去哪兒得這么長時間???”我媽問我?!拔乙ヌ宋錆h……”“武漢?那現在不都是什么病毒感染嗎?你去那干嘛???”“現在武漢特別缺醫生,我要去支援武漢?!?/p>
聽我說出這句話,媽媽瞬間沉默了,爸爸坐在沙發上也沒有說話。屋里靜得連地上掉根針都能聽得見。
過了片刻,當過兵的爸爸率先說話了:“爸爸當過兵,知道戰爭來了,戰士需要去前線沖鋒陷陣,不懼犧牲?,F在疫情來了,武漢也如同戰場,醫生就是戰士。去前線,去最需要你的地方,既然你決定去了,我和你媽媽都支持你,做好防護,注意安全,我們在家里等你平安歸來!”
吃完晚飯后,我開始收拾行李。作為東北漢子,我的行李很簡單,只帶上了幾件換洗的衣物。爸媽怕我冷,忙里忙外又給我加了幾件厚衣物和餅干等小零食,小小的行李箱很快就被填滿了。我知道,這個箱子里面其實裝的是父母滿滿的愛和不舍。父母不善言談,但他們會用樸實的行動來支持我,給予我力量。
1月26日,我們就要出發去武漢了。我拿著行李箱來到單位,科室領導和同事們又給我們每個人準備了滿滿一大箱的生活用品和防護用品,吃的、穿的、用的以及各種藥物一應俱全。封箱之后,還有人遺憾地說少給我們帶了做飯的鍋。我感恩我有這么好的領導,我慶幸我有這么好的同事,機場送別的那一刻,沒有人知道,其實我也淚目了。終于,在使命的千呼萬喚中,我們的飛機于北京時間22時31分抵達武漢機場。
到達武漢的第2天,我們參加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的培訓,并在我們所服務的醫院進行了防護知識的培訓。
國家(右)在工作中。?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供圖
第3天開始,我們作為第一醫療組開始正式接收新患者。從最初的剛接觸新操作系統、新環境的磕磕絆絆,到現在我們已經基本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節奏。盡管全副武裝讓我們工作起來很不舒服,但一想到正在遭受病痛的患者,我就覺得一切都可以克服,只想要盡我們的力量、用我們的所學幫助患者戰勝病痛、渡過難關。
“逆行者”這個詞,如今成了網絡熱詞。這是對所有進入武漢、幫助武漢抗擊疫情的有志之士的統稱。但我想說,作為醫者,不管是不是逆行,他們都和我一樣,都是抗擊疫情的戰士。在疾病面前,我們就是勇往直前的士兵,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義務,僅此而已。
醫者如兵,有戰必戰?。S維整理)?
編輯:王善軍 責校:郭聰
監制:王健民